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news/detail/635/291575.html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孙涛 记者胡毅)3月31日下午,阳光明媚,暖阳普照。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雷银生、农业管理硕士点负责人夏佐铎、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汪普庆、金巧森博士一行赴湖北潜江芝麻科技小院开展实地调研,看望慰问入驻农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王浩宇、张仁義,并与师生进行深入交流。

自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入驻湖北章华台公司潜江芝麻科技小院以来,一直牵挂着管理学院师生的心,他们情况怎么样?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雷银生一行五人来到潜江芝麻科技小院,实地考察入驻研究生王浩宇和张仁義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在科技小院的厨房餐厅,雷银生首先走进小院厨房,仔细查看食材储备与卫生状况。研究生王浩宇介绍,小院实行“自给自足+集中采购”模式,师生共同种植有机蔬菜,确保饮食健康。雷银生指出:“后勤保障是科研的基础,要继续探索‘田园餐桌’模式,让同学们吃得安心、住得舒心。”
调研团队一行参观了科技小院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整齐排放着厚厚的科技小院日志和工作资料,以及研究生王浩宇发表的科技小院论文。随后向雷银生汇报科技小院建设和工作日志,雷银生和夏佐铎对王浩宇的工作给予高度认可,表扬工作认真,日志记得详细,理论和实践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雷银生对“办公室建在田间地头”的模式给予肯定:“这种‘零距离’科研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壁垒,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农产品直播电商展厅,研究生展示研发产品。雷银生强调:“科技小院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打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产业升级。”
走进研究生宿舍,雷银生查看了住宿条件,对“双人间+独立卫浴”的配置表示满意。得知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小院空地种植花草,他驻足欣赏并鼓励:“科研之余也要注重生活品质,让小院成为‘诗意栖居’的科研驿站。”
随后,调研团队与研究生在会议室举行座谈。雷银生听取科技小院建设情况及研究生实践汇报。研究生王浩宇介绍在科技小院具体做的工作,对芝麻科技小院的“鱼-果-蔬”模式、“果-龟-油”模式、“稻-龟-果”模式进行观察,数据记录和整理,以及立体循环种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推广,进行园区内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清理杂物、施肥、浇水,种植桃树、梨树、芍药、油菜、观赏花和草坪等。

王浩宇表示收获颇丰,分享实习收获与心得。通过参与芝麻、桃树、梨树种植、乌龟、鲫鱼养殖技术推广、病虫害监测及土壤改良项目,将农业管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掌握智慧农业设备应用,提升技术落地能力;深入田间走访农户,了解其生产痛点,协助制定“技术+培训+销售”帮扶方案,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通过团队协作与创新突破,与农技专家、村干部协同完成200亩示范田建设,优化种植密度和施肥方案,使亩产提升15%。通过短视频科普,创新农业技术传播方式。最后王浩宇和张仁義表示增强农村调研能力,深刻体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内涵。未来计划聚焦农业产业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
雷银生对研究生在科技小院的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并提出三点期望:强化问题导向,科研选题紧扣“三农”痛点,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潜江市政府、龙头企业的联动,探索“技术入股“成果分红”等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培育新农人才,发挥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科优势,在科技小院开设“研究生流动站”,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雷银生寄语研究生:“你们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要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把科技小院建成‘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田’和‘青春奋斗的加油站’。希望大家继续扎根基层、深耕细作,让科技小院成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金字招牌’。作为驻院研究生,目睹学院领导对基层实践的重视,王浩宇和张仁義深感使命在肩。他们表示未来将以更扎实的行动,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闪光。
此次调研不仅展现了科技小院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作用,更体现了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对研究生培养的深度思考。农业管理专业学生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扎根基层、苦练内功,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湖北潜江芝麻科技小院的明天,必将在“产学研用”融合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